undefined

備受矚目的選秀終於在7/2落幕

圖片來源 中華職棒/戴培峰史上最年輕狀元 中職選秀名單看這

 

  在上下半季間隔這段沒比賽期間的重頭戲:中華職棒年度選秀會,也終於是在七月二號晚間正式落幕了。近年來可能是因為業餘球員的情報,包括實戰影片等等取得相對容易的關係,冒出不少專欄甚至球迷經常搶發個別的選秀評論,包括對每位選手的評價,以及球隊選秀的總評等等。

  所以在此我要說明一件事:這篇文章,「不是」那類型的選秀評論文,而是談一些「選秀之後」的事。也就是談談近幾年的CPBL,一支隊伍選進新秀後,又怎麼樣用人,怎麼樣建軍這方面的事。

  我先講一個我認為的大前提:一支球隊要強盛,那麼最重要的環節,就在球隊上必須要有很多實力夠好的球員才行。這聽起來有點廢話,但「好球員」卻不是那麼容易判斷的部分,因為很多情況都會造成球迷、甚至教練等經營團隊對於球員的「誤判」,好比我們看了一位年輕球員在一場比賽中打出三響砲或五支安打,或者一週內有個四成打擊率,就很容易不自禁的想像該球員未來肯定是球隊重要支柱之一。但事實上是,能在短期間內打得嚇嚇叫的球員多不勝數,然而能在一整季,一整年,乃至於好幾年的時光中繳出令人滿意成績的,卻是少之又少。

  所以「找出好球員,把好球員放上場比賽」就成了贏球最重要的事情。那麼,誰是好球員呢?我想這時選秀時的順位,多少就反映了一些球隊對於選手的評價。球隊在第一輪選進A第二輪選B第三輪選C,總不會認為BCA還強吧──照常理是這樣講,但一直以來,CPBL很詭異的,一直有在沒有其他理由(例如受傷)的情況下,在對待已選進球員的方針上,跟他們在所花的順位搭不起來的狀況。

  好比去年中信兄弟以第一輪選進岳東華,以第一順位加上大社選手來講,自然是對該選手能立刻成為即戰力的期望較多,事實上去年也馬上帶進季後賽打。然而奇怪的是,今年因清掉許多球員而多出不少空間的一軍,卻在季初時沒有岳東華的名字。而以岳在二軍屠殺等級的成績來說,顯然也不是他有傷或著狀況不佳,而其他中信其他內野手也沒有強到無可取代。但岳就是拖到五月才有一軍的機會,而且至今也才拿到44PA,跟季末才拉上來的張志強差不多。把名字遮掉,很難想像這是一個第一指名的大社選手所得到的待遇。

  然而同樣的狀況在CPBL卻是屢見不鮮。16年帶領末代義大驚奇奪冠的葉君璋教練,近年來因為對旅外選手過於重用,即使成績已經明顯衰退也繼續擺上先發而飽受批評。LM雖然近年除了16年以外其他年的一軍成績都不錯,但在有二軍培養上,卻也是讓人看得滿頭問號。過去幾年拿到最多機會的,常常不是那許多待練的年輕選手,而是如翁克堯、謝炫任等已經不太可能突變成一軍主力的球員,卻在二軍拿到最多的打席,或者像郭文凱這種一軍毫不堪用投手獲得最完整的先發機會。當看到林樺慶在站穩一軍前,二軍「練等」的機會還比郭文凱少,怎麼樣都看得出來這個分配是有問題的。

  這是我認為目前球隊必須要注意的一個部分。現在的球隊大致上都有球探,一定程度的減少了選中的人不如預期的狀況。可是,球探選來一堆好手,結果球探跟教練不同調,以至於選來的人都沒得到上場機會放著納涼,那選來也是白選。當然,教練看法確實可能和球探不同,球探選一輪A二輪B三輪C,教練搞不好觀察後覺得C才是最強的也說不定。我是認為如有這種狀況,那就是選前教練必須要和球探達成共識的部分,你要嘛覺得球員不強,不要高順位拿走,要嘛就是高順選了簽了就要練要用,而不是高順選了,然後白白卡在教練那邊死不上嘔打單。

  不過目前的CPBL來講,我個人是認為,球探的看法通常是比教練好上一截的,起碼選球員的順位和預期來講,現在的精準度實在比起六七年前,甚至更久的的無球探,靠教練團去挑人的時代好太多。球探和教練相比,最起碼也有看得多且時間長的優勢(當然是指已經做了有一定時間的球探),所以球探有辦法去比較一位球員和過去相比差多少(國中時如何,高中時如何,成長或退步多少等等),以及跟同輩相比又差多少,才能較為準確劃分先選後選的順序。而教練來講,光是帶兵就忙不過來了,就算有研究選秀球員也頂多是看球探回報的影片,以及選來後的練球與比賽狀況,不管怎樣都和球探數年的追蹤無法相比,自然容易犯下以短期表現評價選手的失誤。美國職棒來講,球員從選進來到培養調度,也都有團隊在追蹤和指示,而教練只是其中的一環而已。

  但目前CPBL來說,教練就是掌握了臨場的人事權,他也有一些如戰績等壓力需要面對,甚至連有的二軍教練都會自己覺得要拚個冠軍才行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教練當然會認為「比起他人不如相信自己(的判斷)」,所以才有上面舉的那些例子,以及還有其他高順位選進的潛力股被放置的狀況。這對球隊來講是非常巨大的損失,一個球員的黃金期已經夠短了,然而卻沒有在該練等時固定在二軍好好汲取經驗,該兌現天分時卻沒有在一軍適應臨場強度,這都是很可惜的。前幾輪的球員怎樣也都是幾百萬簽約金拿下來的,白白耗去不僅是浪費,甚至自己握有好資質的球員卻不練也不用,反而繼續用一些已經過黃金期卻還是成績平平的選手,然後看向別隊覺得啊對方的球員都比較好,也未免讓人啼笑皆非。以現今四隊而言,這部分確實是還有值得整合的地方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科科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